目前分類:理論、概念、手法 (3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桃園的家除了之前文章中提的10個主要手法外,還有一些小手法我覺得蠻好用,也許您也遇到跟我們一樣的問題,提供我們用的手法給各位參考,另外還有些無法改變的遺憾,如果您正在裝修房子,希望能避免發生跟我們一樣的狀況。

 

手法1:利用門縫通風

台中的家每個空間都有一個進氣口和排氣口,即使關上門也可以通風,桃園的家因為是全屋換氣系統,每個空間的天花板已留有新鮮空氣的出風口,用過的空氣從廚房和浴室24小時抽出,由於建商附的浴室門扇沒有通風百葉,於是我們將門扇下方切掉一些,讓空氣可以流通。

這樣的做法好處是不破壞原本門扇的樣式,也不用再另外買五金,睡覺時關上門扇的隔音性雖然會比原本差一點,但因為全家人的作息差不多,所以也沒有影響。

01.jpg

台中家的作法是將挖孔,裝上通風用五金

 

02.jpg

桃園的門扇改成切掉一些下方的部分,左邊是浴室門,右邊是臥室門

綠適居GCHASSO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jpg

2006年我們從台北搬到台中,親手打造自家後,獲得許多迴響,除了接受上百次的媒體採訪,出書和開課也都不在預期中。10年後我們搬到桃園,新家延續綠適居的理念,加上有個會氣喘的小孩,對於室內的健康舒適更要求,住進來一個多月,目前已調整得差不多,跟各位分享我們這次使用的手法。

由於是二房二廳一衛一廚一陽台的新成屋,建商規劃的格局符合我們需求,所以不調整隔間,也省下一筆開銷,接下來就是依據現有問題和基本需求做改善工程。

 

第1招  隔熱保溫

凡是混凝土造的建築物,隔熱保溫的性能通常不佳,導致冬冷夏熱,雖然我們這次選的房子是坐東北朝西南,算是蠻理想的朝向,而且面西南的窗戶都是退縮的凹窗,減少窗面太陽的直射,但依我們的標準還是不夠,所以凡是臨外牆部分均做了雙層牆。

這次雙層牆裡面放的是PS板,雖然比岩棉貴,但同樣的厚度效果較佳,施工現場也比較沒有粉塵,除了牆面,天花板和地板我們同樣鋪了一層PS板,避免鄰居因隔熱保溫不良而影響我們(總樓層14樓,我們住在12樓)。

02.jpg

牆壁、天花板、木地板裡都鋪一層PS板,紅色箭頭處是觀景窗,可看到裡面的PS板

綠適居GCHASSO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常有人問我們,雙層窗戶打掃起來不會很麻煩嗎?百葉窗簾不會很難清嗎?
   雙層窗用了5年,覺得冬暖夏涼並增進隔音效果,清潔起來當然會比原本的工作量大,但一年只清一次,倒也不覺負擔。
   由於我們家的開口部全都是雙層窗,西側的3樘窗是從室內側再加一道窗,北側的陽台側則是將開口部全裝上一層窗。(照片如下) 
 
 
當初看屋時拍的照片,頂樓右手邊的2個陽台是我們家北側的陽台 
 
 
裝上窗戶後現況

綠適居GCHASSO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從去年搬到北部後,對於北部的濕冷十分頭疼,雖然2006年之前也住在台北,但可能那時比較年輕,感受沒這麼敏銳,也可能現在有了小孩,對於環境的溫濕度控制要求提高,加上女兒是過敏體質,怕塵蟎、會氣喘,之前在台中還好,但到了北部就有很多困難要克服,因為住的是即將拆除的大樓,不可能花太多錢改善,只好另外想辦法。

首先是規劃正確的通風路徑,因為住在大馬路旁,噪音和灰塵的量都大,再加上像今天這種雨下不停的天氣,自然通風會產生很多問題,於是我們發展出過濾又除濕的系統,控制室內的濕度在70%以下,這樣也能降低冬天冷、夏天熱的感覺。

我們睡覺的地方是繼哲自己搭出來的屋中屋,沒有對外窗,洗好的衣服晾在臥室旁的廊道,正確的通風路徑再加上除濕系統,即使連續好幾天下雨,衣服晾一天就乾了,不需要耗電的烘衣機,也不需要像繼哲大姊老是用吹風機吹衣服。

大家目前最常用除濕機解決潮濕問題,但放在屋裡很吵又耗電,還要記得定時倒水才能繼續除濕,如果好幾天不在家就慘了,家裡可能會因為高濕而發霉,再美的裝潢也沒有用、吃再多益生菌也不一定有效、每週努力用吸塵器吸塵蟎或用昂貴的防螨寢具也只是補救之道。

 

 P1050862  

外面下著雨,未除濕前的新鮮空氣濕度高達90%

 

P1050863   

除濕後的新鮮空氣濕度24%,溫度也被提高至25℃(原本室外是15℃)

綠適居GCHASSO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夏季腳步逼近,想必許多人都十分擔心接到電費帳單時會手軟,有憂患意識的人,已開始思考如何省電。對於最早(二○○四年)被稱為省電達人的我來說,「省電」早已成為家常便飯,如何過得既節能又健康舒適,才是我最關心且持續努力的事。

只要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會耗能,尤其都市裡建築物密集,為講求效率與方便,許多人得擠在同一個空間中工作或消費,衍生出二氧化碳濃度過高、悶熱、潮濕、異味等問題。大部分人習慣從表面解決問題,例如開啟冷氣、空氣清靜機、除濕機甚至使用化學芳香劑,這讓我每到公共場所都十分痛苦,寧願待在家中。

家中能源消耗的原因有許多,在此先和大家談談廚房節能。最近食安風暴頻傳,越來越多人願意多花點時間自己料理;我們一家因為在家工作,三餐多是自己煮,加上二○一二年底小孩出生後,從餵奶、副食品到現在跟著我們吃,每個階段都是新的節能挑戰。以下歸納幾個經驗與各位分享。

 

廚房保持通風才是王道

我因為工作的關係,幫人看過上百間房子,看到廚房裝了冷氣的房子時,不免為他們的電費單捏把冷汗。廚房的確常常是家中最熱的地方,但實在沒有必要用冷氣來降溫,只要規劃好房子的通風路徑,便能引進涼爽的新鮮空氣、排除廚房的異味及濕氣。

我家位於住宅大樓的其中一戶,西面及北面採光,開窗並不能有效通風,冬天甚至會有風從廚房倒灌的問題,造成起居空間充滿油煙及濕氣,所以我在廚房裝了全屋換氣扇,高處還裝了超低耗能的抽風扇,再加上變頻抽油煙機,滿足家中不同時期的需求。

當後陽台晾著衣服時,烹調期間開啟高處的抽風扇及抽油煙機,抽風扇負責抽走蓄積在天花板的熱氣;夏天晚上戶外很涼、室內有些悶熱時,我就會開啟全屋換氣扇進行大量通風。無論使用哪一種設備,都要將廚房通往後陽台的門窗關好,避免氣流短路,這樣涼爽的空氣就會從客廳流動過來,根本不需要在廚房裝冷氣。

 圖片2

綠適居GCHASSO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之前有分享高雄一位黃姓精明讀者鋪隔熱磚的分享,後來他又持續進行居家改造,4月正值全國反核廢核活動正進行的如火如荼,5/1這位黃姓讀者又再寄了一些照片與我們分享,希望藉由他的分享帶給大家對於非核家園的一些啟發。 

 

   他說:「101年8月住進這房子後,僅做了這些改變。  這張歷史用電度數曲線圖說明了一件事,要節能"做"就對了。與你們分享。」

 

★綠適居說:如果政府相關部門真的認真在推廣節能,請向這位讀者學習,真的要認真想想【要節能"做"就對了】這句話的含意,不要再請歌星跳舞宣導了。

★綠適居再說:這位讀者做的手法都是非常關鍵性的手法,1.他使用LED光源及T5燈管光源降低家庭平日基本照明負載。2.他使用橡膠隔熱磚鋪設屋頂降低家庭夏日尖峰空調負載。其實這兩招關鍵性的手法真的可以救台灣,免於核電廠的恐懼。(理事長省電達人邱繼哲說:這句話如果不對可以去砍他的頭

 

第一招:屋頂鋪橡膠隔熱磚

綠適居GCHASSO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之前蘋果日報採訪:房子抗冷大作戰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property/20131213/35503657/applesearch/%E6%88%BF%E5%AD%90%E6%8A%97%E5%86%B7%E5%A4%A7%E4%BD%9C%E6%88%B0,礙於篇幅,無法完整表達我們提供的所有內容,今年冬天感覺特別冷,新聞每天都在報導冷死幾個人,雖然之前在協會的FB已分享過,但為了讓大家好搜尋,還是在這邊再放一遍,希望大家能健康平安地度過寒冷的冬天。

 

【徹底解決建築(室內)冬季寒冷保暖問題!】

形成原因:

 

1. 牆面、天花板、窗面、地板形成的輻射冷卻效應冷感:

    建築物牆壁、天花板及窗面玻璃雖然將冷空氣擋在外面,可是會因熱傳導效應慢慢讓整個室內空間冷卻,讓牆面、天花板、窗面、地板溫度降低,導致當人靠近窗邊或牆邊的時候,人會覺得特別冷,那是因為人體表溫度是36度與寒流冷卻後的室內玻璃或牆壁表面溫度10度,溫差達到26度,此時人體的熱量會經由輻射現象傳給環境,這時人體因為熱量迅速散失而覺得很冷。

 

綠適居GCHASSO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有讀者說濕度計與其他廠牌濕度計比較怪怪的,原文如下。"你好:今天收到的四合一溫溼度計,溼度顯示在66%,但家裡的乾溼球溼度計約85%,把它拿到洗澡中的浴室,竟也只有76%,請問要如何調校? "

綠適居答覆:
    最近季節算進入秋天,好天氣時白天室外濕度
會較低約40~60%,開窗通風後室內空氣會與室外空氣接近所以溼度顯示在66%算正常,拿到浴室如果不是拿到淋浴中的蒸汽中,在乾的洗臉台附近,在啟動浴室排氣扇的狀態下,浴室空氣來自客廳或其他空間(其實全都來至室外)所以76%也是正常,如果拿到淋浴中的蒸汽中量測,因為空氣中水蒸汽接近飽和狀態,保證會顯示突破90%以上的濕度,也就是說如果在浴室淋浴的蒸汽中或是滂陀的大雨中,此款濕度計就應該會顯示HI,除此之外它應該就是顯示感測器附近的濕度。
    此款溫濕度計我們家的已經用超過7
年了,目前狀態都很正常,提供給讀者這麼多年也從未有反應不正常的情況,應該是此讀者家中另外一款濕度計相當不準確,以常理判斷秋天的白天空氣濕度應該不會到85%。
以下提供一個檢查的方式給各位讀者及粉絲試試看。


準備一個塑膠袋,裡面放一塊濕透的紙巾,紙巾濕透就好,塑膠帶不要有水,原環境濕度57%,將溫濕度計放入塑膠袋內,將塑膠袋封起來。


綠適居GCHASSO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理事長今年秋季班提早到學校註冊,宿舍裡沒裝冷氣,也沒有大台風扇,只靠一台小小的USB風扇及浴室24小時排氣,竟然可以不流汗,要是在台灣的話早就滿身都是汗,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濕度低,人體表面汗腺在蒸發散熱時水份很容易跑到空氣中而不會形成流汗的現象。

    在台灣夏天,不開冷氣時經常室內溫度都是30度以上,濕度有可能達到60%以上甚至到80%,這時多數人多會汗流浹背,非得開冷氣不可而且都是溫度調到25度,如果按照大陸型氣候北京的經驗來看,熱濕型氣候的台灣空調應該更應該注重除濕的功能,其實設定溫度在約29度濕度在45%,就可以很涼爽了。

    如此一來,便可以節省大量空調耗能並兼顧環境舒適度也創造低濕乾燥的室內環境減少霉菌等等生物的室內生物性污染來源。只可惜台灣目前的空調及一般的認知都是冷氣要夠冷低溫的思維,而不是熱舒適度綜合指標的觀念。

 
 
24日凌晨2點外氣溫25.5度,室內氣溫31度,室內相對濕度40%

 


這是掏寶網上買的迷你台扇,
2.5W

綠適居GCHASSO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幾天蘋果日報的記者邀請採訪"關於暖冬居家設計",繼哲辛苦熬了數個小時(家中有新生兒睡眠實在不足),結果她主管說:再過1個月就是初春了,現在做這個題目太晚,所以2013年秋天再做。真想直接回信跟她主管講,難道她不知道氣候變遷了嗎?難道她可以預測今年不會再有寒流了嗎?害綠適居寫的都白搭了!算了!還是提供給我們的粉絲比較值得。蘋果日報的讀者比較沒福氣。

   "徹底解決建築(室內)冬季寒冷保暖問題!" 

   先訂定冬季室內熱舒適標準,濕度40%~70%之間(過低太乾,過高太濕),溫度19~22度(室內穿長袖蠻舒適,如果想要穿短袖可能要23度以上,跟體質人種也有關係!)

形成原因:
1.牆面、天花板、窗面、地板形成的輻射冷卻效應冷感:建築物牆壁、天花板及窗面玻璃雖然將冷空氣檔在外面,可是會因熱傳導效應慢慢讓整個室內空間冷卻,讓牆面、天花板、窗面、地板溫度降低,導致當人靠近窗邊或牆邊的時候,人會覺得特別冷,那是因為人體表溫度是36度與寒流冷卻後的室內玻璃或牆壁表面溫度10度,溫差達到26度,此時人體的熱量會經由輻射現象傳給環境,這時人體因為熱量迅速散失而覺得很冷。
2.牆面、天花板、窗面形成的對流冷卻效應造成室內氣溫下降:牆面、天花板、窗面因為寒流導致溫度逐漸下降,此時靠近這些材料表面的室內空氣會因為熱對流現象而冷卻,冷卻過後的冷空氣會往下流動,所以冬天時室內空氣會不斷地流動造成室內的冷卻環流,讓室內氣溫不斷下降。
3.地板材質導致過度傳導吸熱:熱量是從高溫傳向低溫,地板面材熱傳導係數大,造成身體熱量經由腳底板傳給地面,地面如果是熱傳導率比較高的材質,踩在上面也會比較冷,如果是熱傳導係數較低的木地板,踩在上面也會比較暖和。

綠適居GCHASSO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夏季結束了,秋天的豔陽有時仍令人苦惱,將要來臨的冬天,對於住在頂樓的人來說,也是另一種困擾。
   混凝土是很好的蓄熱體,無論是夏季太陽給的熱還是冬季室內的溫暖,都能被混凝土吸收後向較低溫處散失,住在頂樓不但夏天很熱、冬天也很冷,所以做好屋頂的隔熱與保溫十分重要。
   盆栽、隔熱磚屬於既能隔熱又能保溫的方式,黑網、架高木棧板屬於隔熱手法,冬天保溫效果不佳,所以如果冬天覺得很冷的頂樓住戶,建議採用既隔熱又保溫的方式,當然窗戶和牆面也不能忽視。
   前些日子,桃園的許小姐跟我們買隔熱磚,但由於屋頂有一部份是整棟住戶的水表區,要鋪隔熱磚實在無法施工,我原本建議用白色卵石鋪滿水表區,其他平整的範圍再鋪隔熱磚,並從女兒牆側開始鋪,鋪到靠近水管時用盆栽壓好,這樣就不用黏了。 
 
 
 
 
 
    由於水表區上方有座鐵梯,後來我想到另一種便宜的方法,就是在鐵爬梯底下掛黑網(掛成像窗簾的感覺),讓那一區不要直接曬到太陽,多少有幫助。 

綠適居GCHASSO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趙大哥(詳好房子2中綠適居案例3)前天分享了改變通風方式後的成果,之前夏天來臨時他習慣白天也大量通風,感覺午後時分屋內雖然比鄰居家涼快,但還是有些悶熱,聽了繼哲的建議後,今年夏天改變通風的習慣,當室外溫度偏高時僅微量通風,維持室內空氣新鮮即可。
   實驗後效果顯著,趙大哥十分興奮,馬上運用我們之前送的溫濕度計拍了成果照片,在此跟大家分享。 
 
 
可顯示室內外溫度的溫濕度計放在客廳的架子上,量測室外溫度的感測頭則放到室外,並避免陽光直射(否則量到的室外溫度會偏高)。 
 
 
下午拍到的室外溫度是31.3℃,趙大哥家有個種滿植物的前院,可降低環境溫度,我想那天(5/8)台北市區的實際氣溫應該有33℃。室內則只有26.8℃,這4.5℃的差異,除了良好的外遮陽及隔熱外,正確的通風方式是大功臣,因為趙大哥說去年大量通風的結果是室內比室外低2℃。

   往年原本下午在客廳,都會開電扇增加涼快的感受,但現在已不必開電扇,看來他們今年夏天又可以省一筆電扇的電費支出了。

綠適居GCHASSO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綠適居:最近因為政府油電雙漲的效應,媒體開始報導一些省電節能的手法,不過有些手法實在是怪怪的,不僅原理怪,甚至不太實用無法兼顧人性,以下是此新聞來源及本協會就一些觀點提出討論及建議
  • 2012-04-22 00:45 台灣好有趣 省電達人-改變生活習慣 當省電達人
  • 中國時報
  • 【康鴻志、黎薇/綜合報導】


有「省電達人」稱號的桃園元智大學總務長魏榮宗去年榮獲經濟部一百年度節約能源績優獎表揚活動,獲選為機關學校組唯一的「傑出獎」。他認為,坊間省電撇步百百種,但不足以對抗油電雙漲帶來的荷包縮減效應,他說,要省電需從改變用電人的生活習慣做起。
⋯⋯
 以熱水瓶來說,家用熱水瓶多有恆溫功能,以熱水瓶消耗功率平均兩百五十瓦換算,平均一小時需消費○.二五度電,用電人的成本就要一塊錢(以一度電四元計算),如將煮沸好的水以保溫瓶保溫,以實際測量結果來說,一天可省下廿元,一個月起碼五、六百元。

除溼家電亦是,耗電量平均每小時兩百五十瓦,大約一元,一周用電量成本接近兩百元,建議用電人不妨選用除溼袋或除溼包,採一周更換二至三次方式,由於成本低廉,甚至部分商品可以重複使用,一個月估計至少能省下十倍成本。
 另外,室內照明燈管則建議改用省電又高亮度的T5燈管或LED燈泡,一般家庭客廳的空間約需兩百瓦照度,若改用省電燈泡,至少省去一半以上的耗電功率,在照度上又能達到比原先更好的效果。
 魏榮宗表示,以塑膠板阻隔室內熱源,如廚房,或將待機的家電用品插頭拔除、在離峰減價時段用電,都是省電省錢妙招,但最根本的作法得從用電習慣著手。


綠適居GCHASSO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我爸媽家開窗面積蠻大的,加上三面開窗,只要一開窗,便十分通風,我爸媽都喜歡風直接吹到身上的感覺,但我不是很喜歡,繼哲更是無法適應,因為他容易流汗,一吹風就直打噴嚏,所以每次回爸媽家,都覺得有些困擾。
   以前我住在爸媽家時,還有另一種困擾,那就是大量通風也帶來大量灰塵,每週得掃地和拖地、每天得擦桌子,否則就會有一層灰,使得身為家中整潔大臣的我,覺得非常痛苦。
   當我和繼哲要打造自己的家時,因為對通風有相同的需求,那就是盡可能不要讓風直接吹到身上,但又能保持足夠的通風量。
   所以我們家每個空間都有進氣口,將通風路徑規劃好後,新鮮空氣會從進氣口進入,流經空間後再從廁所廚房排出。(細節請詳好房子一書)
   如果進氣口是設在室內外的界線,我們會在進氣口貼上冷氣用的濾網,讓進來的新鮮空氣能先過濾,尤其白天的空氣含塵量較高,所以我們白天大多靠進氣口進氣,晚上才會開窗大量通風。


紅色虛線是我們家客廳的進氣口


綠適居GCHASSO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by邱繼哲

讀者來信說...如下,敬告粉絲千萬別上當

海韻、繼哲你們好,
   我之前上過一期台中好房子班. 你們或許聽過 科學家 Nicola Tesla (1856-1943) 的發明 Tesla Coil : 利用地球磁場產生源源不絕的免費電力?無意中逛到這個網站:
http://www.teslasecret.com/rw/index.php
⋯⋯需要付$47取得Blueprint 來 DIY, 不知真假(理論是真的, 但網站就......)

Tesla Secret
www.teslasecret.com
Special Video Report about to be taken down -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watch it now (make sure you have your speakers turned on) :

綠適居GCHASSO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by邱繼哲


http://ssc-fp.sblo.jp/article/51117899.html

    通常反潮現象出現在天氣變化大的時候,連續幾天的低溫,可能會將房屋結構體、牆體、地板降溫至20下(結構體的溫度得視天氣狀態、通風冷卻狀態、地理位置、建築物高度、人員活動程度而定,影響因素很多),如果接下來的天氣突然溫度升高,當您打開窗戶大量引進溫暖潮濕的空氣(溫度25℃、濕度80%),這些空氣碰到家中溫度21℃以下的結構體或物品,便會產生結露、反潮的現象。

    就像從冰箱冷藏室拿出一瓶可樂,瓶罐的表面溫度是10℃(低於露點溫度21℃),這時空氣的溫度是25濕度80%,就會在可樂罐的冷表面上形成結露現象。其實到底在什麼樣的空氣狀態會結露,查詢濕空氣圖(Psychrometric Chart)便知曉。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0/05/PsychrometricChart-SeaLevel-SI.jpg

 

    反潮現象通常都會發生在溫度低的光滑表面,如地板、非壁紙類塗裝牆面、非木質的天花板、任何表面無法吸水的材質。並不是具孔隙材質不會反潮結露,事實上結露的水是被吸入了具孔隙的材質,如原木無塗裝地板(或是保有孔隙呼吸的地板)、矽藻土牆面、灰泥牆面、無粉刷的水泥砂漿牆面、無塗裝的木質家具、備長碳、竹碳、沙發(布質或真皮質,假皮質也會結露)、書本、雜誌,等等。

綠適居GCHASSO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大家應該有感受到今年冬天特別冷吧!連不常下雨的台中,這幾天也陰雨綿綿的,從我們家客廳的溫濕度計上可以看到:室內18.9℃、室外13.5℃、室內濕度71%。

   在接連好幾天的低溫侵襲下,如果沒有屋頂的外保溫、牆壁的內保溫以及雙層窗的不流動空氣層,也沒有開暖氣或電熱器,家裡的溫度恐怕會跟室外差不多,因為我爸媽家就是這樣…
   牆壁和屋頂如果是鋼筋混凝土造,通常厚度有15~20公分,所以低溫比較沒這麼快影響室內,但只要一影響,時間就會拉很長。而玻璃只有薄薄一層,通常厚度0.5公分,當室外低溫時,玻璃很快就會將低溫傳至室內側,有時即使將窗簾拉上,幫助仍有限。
   試試看將窗戶關緊,手放在窗簾下側,是否感到有冷風往下吹?繼哲在北京也有這樣的經驗,他的床頭對著窗,冷冽的空氣直撲腦門,當地人稱之為「吸腦」。 


去年底我去北京找繼哲,當時室外大約5℃,室內提供的暖氣大約22℃,可見到許多出入口都掛上”厚門簾”,常有人問我們厚窗簾到底要多厚?應該是看室內外的溫差有多大,北京的厚門簾像棉被一樣厚,台灣溫差沒這麼大,不需要這麼厚,重點是要及地或及窗台。 

綠適居GCHASSO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年關將近
您家是否有些小東西壞了
卻找不到師傅幫忙處理
試著自己修吧!
以下影片是我們去年錄的
繼哲在北京唸書比較有空
終於剪輯好供大家參考
影片品質不專業還請多多包涵
祝大家有個嶄新的一年~

綠適居GCHASSO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北京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的江億教授
是繼哲2004年想跟卻沒跟成的教授
2010年終於如願以償
繼哲上課時總是很認真地將老師們上課的內容錄下來
分享給他那些小他將近20歲的同學們
老師和同學們發現箇中好處後
也開始試著用影片分享與紀錄
以下影片就是他們跟繼哲借錄影機做的小嘗試
與各位分享
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mYUI58uO7dM

綠適居GCHASSO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下是台英姊分享的文章
她提到以前我們幫大家上的節能課內容很管用
雖然我們現在過著不虞匱乏的生活
想用電就有電
但還是要未雨綢繆
如果沒有電時我們的日子過得下去嗎?
還是先做好節能減碳的工作吧!

2011-03-26 中國時報【黃菁菁】

綠適居GCHASSO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 2